高三学子:我的压力如何化解
承压:从学生到家长,“拼了”!
高考,压力再大也要拼一拼
5月一天的早晨7:00,和平区汇文中学高三三班的教室里,班长赵凯用彩色粉笔将黑板上“距离高考还有30天”中的“30”改为“29”。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确实有点紧张,但一想到考完之后的轻松假期,就觉得有盼头。”看着班长在黑板上修改的数字,女生魏晨轻轻地叹了口气。
“备战高考,学生们的确辛苦。从早晨7点一直学到晚上9点,这还只是在校的时间。我们班的一位家长说,孩子最近到家都不脱衣服睡觉了,嫌麻烦。”汇文中学高三年级组长苗立告诉记者,“有时也想让孩子们放松放松,但确实到了冲刺的阶段,怕孩子们分心,也就只能关照家长多注意孩子的身体。其实,不光是学生,我们老师的心理压力也很大,毕竟这关系到几百个孩子的前途命运。”
晚上8:30河西区海河中学门口,横七竖八地停满了来接高三生放学的车辆。家长老张是位出租车司机,“晚上我本来不出车,但孩子高三了,想着接送一下,能给孩子省点路上的时间,还能多学会儿。这路上省下个十分八分的,孩子就是在车上闭会眼睛休息休息,也好啊!”
双胞胎兄弟备战高考
王兰是河北区的一名民政干部,今年家里两个双胞胎儿子要参加高考,可把她忙坏了。
双胞胎儿子李原、李悦,一个学文,一个学理,还就读于两所不同的高中。走进李原和李悦的房间,书桌上是堆得一摞摞如小山一般的书和一沓沓各科的卷子。记者随手拎起他们的书包,却不想差点被拽一趔趄,至少有10公斤。平时,哥俩儿上学基本还要再拎一个环保袋,里面装的是书包装不下的辅导书和参考书。
两个孩子一个8点放学,一个8点30分放学,父亲李华每天就利用这半个小时的时间往来于两所学校接孩子,母亲王兰则在家做好孩子们爱吃的饭菜。“我们也很无奈,孩子天天这样累,吃也吃不好,歇也歇不住。其实从我们内心而言,孩子只要尽力就好。现在我们只盼着这个月能赶紧过去,考完就完了。”李华和王兰说。
李原自从高三以来高血压时常犯,感冒、发烧不时侵袭,1.92米高的大小伙子却经常被老师笑称为“小林黛玉”,本该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光彩。李原曾在日记中写道:“爸爸妈妈给我花了那么多钱,我的成绩却没有提高,我感到很愧疚。”在高考的压力面前,李原时常失眠,沉默寡言,谈到学习会有些莫名的烦躁。
陪读妈妈期望值高
在天津很多学校附近的小区里常有这么一群人,她们操着外地口音,相伴买菜逛街,孩子永远是她们谈不完的话题,她们就是陪读母亲。
孙国英就是这些母亲中的一位。孙大姐来天津前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家大型老国企的干部,为了让女儿能接受更好的教育,6年前,她为女儿办理了异地求学,并辞去工作和女儿一起来到天津学习生活。
“我们在齐齐哈尔条件算好的,房子也挺大,收入也算中上等。但是,为了孩子,我们舍了。孩子爸爸也是我们一个单位的,他不能辞职,他得挣钱供我们娘儿俩生活。”现在母女俩租住在女儿学校附近的小区里,“孩子学习倒还挺好,就是太孤单,大人孩子都孤单。白天孩子上学去了,我就在家看看电视、买个菜做个饭,等着孩子放学,看着她学习。”6年来,母女俩在陌生的城市里相依为命。
“付出这么多,当然希望孩子争气。有时也发火,前两天她‘二模’成绩出来了,挺不理想的。当时我就哭了。孩子也哭了,说对不起我和她爸爸这么辛苦培养她。哎,孩子挺懂事的,我们压力挺大的。就盼着她能考上个名牌大学,也对得起我这些年没有自我地陪着她啊。”孙国英说着委屈地哭了。
点击按键,加入高考研究网家长交流群,与专家在线交流:
相关文章:
- [考生]写给高三即将毕业的你
- [考生]临近高考,如何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
- [考生]什么样才是高三最好的状态?一个人,很丢脸吗?
- [考生]高考“懒蚂蚁效应”:为什么你越努力,越平庸?
- [考生]三种学生参加高考,超常发挥的,往往不是尖子生
- [考生]同为大学生,双一流真的会看不起二本吗?郑强教授说的很对
- [考生]必胜!考前7招储备战斗力
- [考生]有智慧地面对每一个阶段的自己
- [考生]大学与人生
- [考生]高考前如何调整心态?心理专家教你这样轻松应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