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 > 提示

专业是你选的,后悔也是你说的

人气: 作者: admin 时间:2019-10-09
导读: 前段时间,根据相关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了30个省区市的30.3万名2018届大学毕业生,显示 本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1.5%,平均月收入4624元。 其中,就业率最高的三个学科是工学(93.1%)、管理学(92.7%)和教育学(90.8%),就业率最高

前段时间,根据相关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了30个省区市的30.3万名2018届大学毕业生,显示本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1.5%,平均月收入4624元。

其中,就业率最高的三个学科是工学(93.1%)、管理学(92.7%)和教育学(90.8%),就业率最高的三个专业则是软件工程(96.8%)、能源与动力工程(96.8%)和工程管理(95.8%)。

《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图/微博@人民日报

这份蓝皮书一出,不少懒惰派、跟风派学生和家长就像看到了指路明灯,看来这些专业,盲选也错不了。

但是,选专业这个事情,有这么简单吗?

这些问到烂的问题,还真的没有答案

每年择校季被搜索得最多的三个问题,虽然大家都已经听得耳朵起茧,小同学还是要拿出来和各位品品。

-永恒之问1: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永恒之问2:选冷门还是选热门?

-永恒之问3:选兴趣还是选就业?

选择了兴趣的人,埋头钻研自以为喜欢的科目,却被学术和行业乱象的乌烟瘴气闪瞎了双眼,从童年开始培育的梦想灰飞烟灭。

选择了就业的人,大学四年每天被不感兴趣的专业360度全方位拉扯折磨,越学越辛苦,水平也不咋地,能获得的offer也没有想象中好。

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综上所述的论点论据,都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要争出个明确结果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这些问题根本不可能有正确答案,所有头头是道的专业分析,本质上都是在和稀泥,和算命占卜、心理测验中的巴纳姆效应基本是一个道理——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偏向,符合自己预期和偏好的观点会更容易被接受。

顺从个人意见的那一方,就会变得无限有道理。问题是,这个“个人”已经不仅是学生个人,而包含着家长和老师的期待、隔壁张叔叔的热情建议和楼上别人家孩子的成功范例,繁杂的声音和各说各话的辩论汇进一个大喇叭中,向刚刚成年的高考生进行疯狂高频输出。

这些问题,还真是回答不了。

说到心理测验,不得不顺便提一句,很多因为被周末文娱版上花花绿绿的心理测试蒙蔽了双眼,大学选择了入读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之后都表示这是他们做过最坑的决定。

最喜欢砸招牌的,就是本专业的人

每年六月份,到了学弟学妹择校选专业的时刻,平时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噤若寒蝉的他们,就会在社交媒体上化身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大谈择业血泪史。

市场营销学:听着高大上,像是每天穿着西装套裙出入一线城市CBD,为高端品牌搞活动的优雅知性白领,实际上只是学了一大堆杂乱无章的理论知识,一谈落地合作就社恐的可怜人。

幻想可以成为当代梁思成,结识现代林徽因,毕业即就业,薪资水平还相当不错,事实上却花了四年时间抱着仪器漫游全中国,不仅每天灰头土脸,女生就业还有隐形天花板。

法学:

管理学:

本来觉得毕业就能进管理层,手下员工少说一二十,往大了说一二千,就算不是高层干部,也总比做颗要强,结果发现好不容易挤进去企业,工作内容是给老板打下手发通告。

曾有国外薪资网站在1800名大学毕业生中做过调查,让他们评价自己的专业是否值得一读。

87%的化学与自然科学学生强烈推荐自家专业,支持率相近的还有计算机科学、数学与数据等专业。而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则铁了心要拆自家招牌,支持率只有寥寥33%。

就连凭借自己的大学专业一路高歌猛进,长期跻身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经济学家郎咸平,也在节目中高呼经济学太虚, 选专业应该选择更有空间的基础学科。

学了一辈子经济学、金融学的他,让在香港读书的儿子选择了计算机科学,身体力行高举后悔大旗。

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

这就不禁让人结成柠檬精联盟了,如果有得选,谁会愿意做每日24小时只贡献给学习和洗漱的“书呆子”?

图/《高考》纪录片

繁重的学业任务,让众多普通高中生们难有时间培养真正的兴趣爱好。

而他们对于某个学科或专业的印象,除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以读书的方式亲自构造之外,大都只是基于娱乐产品和道听途说而组成的想象,对于选择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来说,效用差强人意。

许多人进了自己以为“喜欢”的专业之后,才发现入了大坑,真正的学习根本不是那回事。每到为final焦虑落泪的时候,都会惊觉流出来的,都是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

根据文首的调查,去年的大学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是66%,仅看账面总不能说成是高。

既然这是充斥着“人人都能当产品经理”“HR没有学科门槛”这类呼声的泛就业时代,那么也许专业的选择也并没有对职业生涯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图/微博@人民日报

人生道理这种事,还是网友说得好:18岁时要让毫无学科积累的小朋友选择自己的专业,20出头要让对社会运作毫无经验的年轻人选择自己的行业,未到30就要让人决定自己的人生伴侣——这样情况下做出的选择,能期待的正确率能有多高?

责任编辑:小编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提示频道
Copyright © www.gaokaoyanjiu.com www.gaokaoyanjiu.net 高考研究网 版权所有
思而行教育旗下资讯平台
©2015 沈阳思而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辽ICP备19016035号-2
Top
Powered by RR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