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志愿填报,你需要做这些准备
高考志愿填报参考要点总结
No.1
志愿填报原则
让考生自己作主的原则,着眼于一生的原则。主次要分明:学生为主,家长为辅。目标要清晰:行业 --> 职业 --> 专业。
No.2
报考政策规则
教育部、省考试院、高校的政策;高校招生章程;招生计划;传统志愿,平行志愿。提前批,特殊类型招生;填报时间、流程、规则、要求。
No.3
考生定位分析
根据高考分数(或预估分),位次号,一分一段表,结合往年高校专业录取大数据分析,明确自己所处位置、层次;院校、专业、城市权重及基本定位。
No.4
报考条件分析
考生类别,身体、性别、单科成绩要求,选考科目限制,语种规定,学考成绩与素质评价要求。特殊类招生的特殊限制,考生的个性化需求。
No.5
家庭社会关系
家庭经济条件(学费承受范围),父母职业,社会关系资源等,包括高校资源和毕业后的就业资源。
No.6
外部意见参考
参考父母、家族、老师意见,但一定要消除杂音的干扰,七大姑八大姨靠谱的比较少。测评可以做,但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
No.7
兴趣潜力发展
适配性,兴趣、性格、特点、身体因素。发展潜力,能力、优势、学科成绩,学科特长,专业学习潜质、学习能力。结合生涯发展。
No.8
院校选择要素
综合实力,排名,办学层次,类型,性质,特色,优势学科,保研率,学费,学制;就业率;往年投档线;历史沿革,校园环境文化,规模,口碑,师资,校友;报考人气,氛围,社团;住宿条件。
No.9
院校地域选择
城市级别,经济社会发展,风俗,文化,气候,地理位置,交通,周边环境,饮食,就业环境。搞清楚校区与分校。
No.10
往年数据分析
考察最近3年投档分数线,发现并分析各种数据的变化情况、变化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从现象到本质,分辨“假性投档线”。修正位次。
No.11
当年数据变化
重点关注招生计划及其变化。总招生计划变化,院校招生计划变化,专业招生计划变化。报考人数变化;复读人数变化;其他数据的变化。
No.12
关注院校变化
院校更名升级转设合并,校址变更,学费标准变化,录取规则条件变化,专业对选考科目要求变化,新增(或减少)招生院校与专业。
No.13
高校内部政策
大类招生的专业拆分,转专业政策,奖助学金,新生绿色通道,保研条件,选调生,创新创业,社团组织,立交桥,交换生。其他政策或规定。
No.14
信息查询渠道
正规渠道: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高校官网;省考试院招生计划书、上年投档录取数据参考书、浙江省志愿填报数据参考。
No.15
专业选择要素
专业选择,是志愿填报的核心,也是考生家长最为纠结的一环。如何选择专业?详见第二部分: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参考要点
No.16
志愿填报策略
“冲稳保”;志愿排序;变数即为机遇;院校、专业、城市的权重比;不轻易放弃提前批;用好选科优势;优先原则的运用;低分高就的途径。
No.17
其他注意事项
正式填报前应做好志愿方案,系统关闭前2小时完成网上填报,如有修改必须再次确认提交。填报时不与同学交流,保管好密码。
相关文章:
- [策略]如何参考历年录取数据填报志愿
- [策略]2025高考体检不合格:这些专业不能报
- [策略]如何科学规划2025年高考
- [策略]男生、女生选择大学专业时,不同的规律与倾向
- [策略]高考成绩边缘化,选择大专,还是三本?
- [策略]强基计划到底值不值得报?高考统招VS强基计划对比分析
- [策略]同分却不同命,高考志愿的填报实在太重要了,你会怎么选?
- [策略]追求当下的最佳回报,未必是智慧的选择
- [策略]洞察填志愿的本质才能填对志愿
- [策略]志愿填报这五种类型供你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