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到底值不值得报?高考统招VS强基计划对比分析
目前强基计划招生已经实施三年,2022年报名人次突破86万,已成为尖优高中生必报的升学路径之一,为越来越多考生进入理想高校提供了机会!那么,强基计划对比高考统招,有哪些优势?如何判断要不要报考强基?今天,北京高考资讯(ID:bjgkzx)就整理了相关分析,希望对各位考试和家长有所帮助!
强基计划基本情况介绍
在了解强基计划特有的优势前,很多考生和家长还不知道什么是强基计划。因此我们先来总结一下强基计划招生的基本情况。
北京高考资讯提醒:
实施强基计划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想要理清楚强基计划招生对象和条件、报考录取流程,可以查看往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选择清华大学或者北京大学等简章详细阅读,就可以理清楚完整的报考过程。
二、强基计划VS高考统招
了解什么是强基计划之后,接下来解决要不要报考强基计划的问题。说到要不要报强基,有对比才能更直观。北京高考资讯整理了的几点对比介绍,一起来看
01、招生对象
高考统招:完成2023年高考报名的考生,都可以参加北京高考。想要参与本科批次录取需要高考成绩达到本科批次线;
强基计划:招生对象主要是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具体来说,综合成绩优异或者有学科竞赛奖项的考生均可参加。
02、招生院校和专业
高考统招:全国550多所高校在京进行高考招生。招生专业不限,非常全面。
强基计划:39所强基计划试点院校中,有33所高校在京进行强基计划招生。招生专业是基础学科。
03、招生批次
高考统招:本科招生批次按照提前批、特殊类型批次、普通批依次录取。院校和专业类型不同,招生方式不同,招生录取批次也不相同;
强基计划:在本科提前批前录取,不影响后续批次的录取。
04、培养模式
高考统招:按照普通本科生培养
强基计划: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对比了强基计划与高考统招的几点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强基计划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三、强基计划招考优势
1、招生院校层次高
强基计划招生院校都是985、“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类院校每年的关注度很高,无论是通过强基计划招生还是高考统招,都是很多学生的目标。
2、录取与高考统招不冲突
强基计划在3月底开始发布简章,考生自行报名。大部分院校的强基校测安排在高考出分后,录取安排在高考统招提前批前进行。
因此对于考生来说,强基计划与高考统招是不冲突的,等于多一次被录取的机会,如果没有被录取,不影响后续提前批和普通批志愿。
3、竞赛生优势明显
强基计划招生,在高考出分后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所在省份入围比例等规则,确定入围名单。
而对于有全国青少年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全国决赛一、二等奖的考生,可以获得破格入围校测的资格。具体的要求以各高校招生简章内容为准。
4、本硕博连续培养
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培养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
5、低分冲刺985的机会
说到高考,不得不提分数。如何把自己辛苦考出来的分数最大化利用,是考生和家长需要提前准备的。强基计划是高校自主选拔招生,高考分数不是唯一的选拔依据。对比高考统招,强基录取分数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如果通过统招够不到清北等院校,可以尝试强基计划。
下表为2022年高校强基计划在京招生入围分数线,意味着高考分数达到这个线,就可以参加强基校测,有机会被录取。
以北大、清华和人大三所高校为例,对比强基入围分数线和高考统招分数线:
强基计划最低入围分数线:北大670分、清华665分、人大654分。
高考统招普通批最低录取投档线:北大686分、清华688分、人大670分。
四、报考建议
最后,北京高考资讯给各位考生和家长两点建议。
1、多路径规划
以前总说高考是个独木桥,这句话依据不适用现在的高校招生模式。
首先,高考统招不同批次的招生院校和专业不同,可以兼报,提前批普通A段,B段和普通批招生院校和专业都要关注。其次,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特殊类型招生等都有优惠政策,对于在竞赛、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长的考生来说,都要关注。
2、低年级早做准备
对于高三生,很多高校招生方式已经开始或结束。对于高一高二低年级学生,现在可以有针对性提前准备。
综合成绩、文理科赛事、研究性学习、高校组织的冬令营夏令营等等活动,都是为自己“加码”的重要机会。
相关文章:
- [策略]如何参考历年录取数据填报志愿
- [策略]2025高考体检不合格:这些专业不能报
- [策略]如何科学规划2025年高考
- [策略]男生、女生选择大学专业时,不同的规律与倾向
- [策略]高考成绩边缘化,选择大专,还是三本?
- [策略]强基计划到底值不值得报?高考统招VS强基计划对比分析
- [策略]同分却不同命,高考志愿的填报实在太重要了,你会怎么选?
- [策略]追求当下的最佳回报,未必是智慧的选择
- [策略]洞察填志愿的本质才能填对志愿
- [策略]志愿填报这五种类型供你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