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3+1+2”模式暴露新问题!这两类学生最吃亏!
传统的文理分科,因为导致文科生“边缘化”和理科生“空心化”,而受到很大指责,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是打破文理分科,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职业规划进行选科,于是“3+3”模式出现了。
新高考“3+3”模式,从上海、浙江开始试点,之后推广到山东、海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但是,这种模式在实行过程中,有一个严重的Bug,那就是因为赋分制度不合理导致的“弃物理”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无法弥补,并且越来越严重。
于是新高考改革的“修复补丁”,“3+1+2”模式出现了,物理、历史成了必选科目,而且这两科不实行等级赋分,这是一种深受专家喜爱的模式,既符合新高考改革的方向,又拯救了物理,保障了选择物理的人数,于是江苏、河北等8省宣布实行。
一、从个人角度
二、根据高校选考科目要求选科
根据规定,高校的各个专业将对选考科目提出要求(满足要求才能被录取)。因此,怎么选择科目,将直接决定考生将来填报志愿的选择面。
目前,广东、河北、湖南、湖北、重庆、福建、辽宁、江苏8个省份公布了新高考选科要求,供参加2021年普通高考的学生选科时参考使用。因此要想有备无患,选科时必须认真研究高校选考科目要求.
三、根据高校招生录取计划选科
仅从个人、高校要求的角度选科也不能做到科学选科,因为每个高校和专业在本省的招生计划影响着考生的录取。有很多省外高校虽然在本省有招生,但仅限几个专业,这就需要考生对高校往年在本省的招生数据有全面了解。
高中要关注选科总体数据、录取人数结构。如安徽省2019年文史类考生与理工类考生分别为:25.1万人,26.2万人,接近1:1。以本科录取人数进行比较,文史类录取49313人,理工类录取142723人,比例接近1:3。安徽省考试院就特别提醒,高中学生在选择文、理科类时,高中学校、授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选择理工类。
截图自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省级考试院发文提醒,让高中学校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选择理工类。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了,因为很少见到官方省级考试院层面发布这样的信息。然而安徽考试院给出的理由很简单而且很现实:文理考生比例今年接近1:1,但文理招生人数比例却接近1:3。
面对这一数据,任何人都会得出能报理科尽量报理科的结论的。并且,从第一部分汇总的数据也可以直观地看出首选物理的考生可选范围大于首选历史的考生。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学生选科时,要从个人、高校和本省实际招生计划数三个方面统筹考虑,缺一不可。
在整理各高考选科要求时,学习哥发现,首选科目物理、历史差别还是很大的,在总计30559个可报院校专业中:
有人看到"仅历史"的占比为2.80%,便据此认为,物理完胜,历史凉凉。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毕竟“物理和历史均可”还占比49.60%。
3.聚焦“新工科” 等热门专业,首选专业物理需求高!
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为例,重点聚焦的13个重点领域:
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
光子科学与技术
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
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
脑科学与人工智能
航空航天
船舶与海洋工程
量子科学
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
新能源
新材料
物联网
大数据
“新工科”对应的是新兴产业,首先是指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这些重点领域专业对于考生来说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这些专业,对比选科要求发现,物理必选居多!
首选科目仅物理·可选专业
(上下滑动查看)
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均可·可选专业
(上下滑动查看)
首选科目仅历史·可选专业
(上下滑动查看)
其中财务管理、产品设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法学、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与金融、汉语言文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视觉传达设计、通信工程、土木工程、物流管理、自动化、英语等专业可选余地更大。
最后,以上数据是全部学校的整体情况,为的是让大家了解什么样的选科组合可选专业范围更广,如果孩子已经有了明确的专业目标,还是建议从专业入手,整理每个学校这个专业的不同要求,进而有的放矢的进行选择。
换句话说,选择物理+化学,可以报考大部分高校的环境类专业,但不是说不选物理+化学就不能报环境类专业,总有一两所学校可能只要求物理,不要求化学的,这就需要大家仔细甄别。
所以考生和家长在选科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务必提前了解意向学校、专业的选科要求,并按规定选科,以免高考后填报志愿时才发现孩子的选考科目不符合理想学校或理想专业的要求,耽误了孩子的大事!
相关文章:
- [深度]推进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 [深度]部分职业本科投档线超普通本科线100多分
- [深度]九部门:加快培育这类人才
- [深度]3月高考热点:各省公布高招规定、高考体检、高职单招测试
- [深度]怎样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 [深度]12月高考热点:高考报名、艺术类统考
- [深度]高校交叉科学研究三大瓶颈问题如何破解
- [深度]准大学生:新的起点,你准备好了吗
- [深度]规范“大类招生”优化“强基计划”释放哪些信号?
- [深度]2023高考“新要求”,这几类学生将取消高考资格,成绩再好也白搭
相关推荐:
- [深度]九部门:加快培育这类人才
- [深度]怎样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 [深度]12月高考热点:高考报名、艺术类统考
- [深度]规范“大类招生”优化“强基计划”释放哪些信号?
- [深度]教育部:稳步推进“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
- [深度]考生增加1.1万,填好2020年辽宁高考志愿要把握好五大趋势
- [深度]教育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