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稳步推进“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
9月7日,教育部官网公开了对于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200号建议的答复。教育部表示,目前,该部正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这份答复形成于今年8月24日。
教育部介绍,2021年3月,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教研〔2020〕13号)。成效评价将“破五唯”要求贯穿全方位、全过程和各方面,引导建设高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式发展,充分体现“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改革导向。
一是设置前置性维度,将“加强党的领导与治理体系改革成效”评价贯穿大学整体建设和学科建设评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本质要求的统领性和决定性评价。
二是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考察标准,以人才培养过程、结果及影响为评价对象,突出培养一流人才,综合考察建设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投入与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毕业生就业质量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建设举措与成效。
三是突出质量、服务和贡献,引导内涵式发展,坚决破除“五唯”的顽瘴痼疾,摒弃数论文、数帽子的做法,避免简单以条件、数量、排名作为评价指标。
四是开展多元多维多主体评价。坚持评价视角多元、评价内容多维,统筹自我评价、专家评价、第三方评价,按不同评价方面、不同学校和学科类型,重点考察高校及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成长提升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多角度呈现高校建设成效。
对于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教育部此次在答复中介绍,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评估导向上,强调以立德树人为统领,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二是在评估目标上,强调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三是强调以评估分类引导高校科学定位,提供两类四种“评估套餐”供高校自主选择,以评定向,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四是建立校内外综合评价体系,弹性增设定量指标。五是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等方式,做全做深线上评估,做准做实入校评估。六是建立“回头看”督导复查机制,让审核评估工作“硬起来”。新一轮审核评估将于2025年前完成,目前正部署有关高校开展评估试点工作。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相关文章:
- [深度]推进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 [深度]部分职业本科投档线超普通本科线100多分
- [深度]九部门:加快培育这类人才
- [深度]3月高考热点:各省公布高招规定、高考体检、高职单招测试
- [深度]怎样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 [深度]12月高考热点:高考报名、艺术类统考
- [深度]高校交叉科学研究三大瓶颈问题如何破解
- [深度]准大学生:新的起点,你准备好了吗
- [深度]规范“大类招生”优化“强基计划”释放哪些信号?
- [深度]2023高考“新要求”,这几类学生将取消高考资格,成绩再好也白搭
相关推荐:
- [深度]九部门:加快培育这类人才
- [深度]怎样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 [深度]12月高考热点:高考报名、艺术类统考
- [深度]规范“大类招生”优化“强基计划”释放哪些信号?
- [深度]教育部:稳步推进“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
- [深度]考生增加1.1万,填好2020年辽宁高考志愿要把握好五大趋势
- [深度]教育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