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心态 > 家长

家长先学会放松 孩子才能不恐“高”

人气: 作者: admin 时间:2019-01-20
导读: 重庆师范大学 教授、心理教育专家周小燕提醒家长按照平时的方法和心态对待孩子的 高考 。 恐高诊断 高考临近,学生们正在认真复习。孩子们高考期间心理负担较重,家长不应再过分加压。 如何面对家中的高考考生,家长应如何帮助考生减压?昨日,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心理教育专家周小燕提醒家长按照平时的方法和心态对待孩子的高考

  恐“高”诊断

  高考临近,学生们正在认真复习。孩子们高考期间心理负担较重,家长不应再过分加压。

  如何面对家中的高考考生,家长应如何帮助考生减压?昨日,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心理教育专家周小燕分析了导致小周抢劫的压力根源后,给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和家长支招:没有什么比正常更让人安心,以前什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让恐“高”症能够不治而愈。

  爱成负担,期望太高会增加孩子恐惧感

  周小燕分析,小周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怎么说都可以,这实际上是把孩子当成了对父母语言和情绪的无条件承受者。平时跟小周交流时,父母也总是重点突出一个硕大的主题:高考。

  小周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周小燕表示,青春期孩子变得内向,多是因为压抑、思虑太多,又找不到宣泄出口造成的。小周因为从小成绩好,成了整个家族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他身上承载了整个家族沉甸甸的希望。特别是姐姐高考失利后,他一方面承担了更大的希望和压力,另一方面,姐姐的失利也让他对高考更加恐惧。于是,学习成绩下滑后,他向家人谎报好成绩,这就更加重了这个内向孩子的心理负担。随后,在一片茫然的状态中,他实施了抢劫。

  注重个性,体验教育代替成王败寇教育

  周小燕同时表示,父母对孩子充满期待、对孩子问寒问暖,这是大多数中国父母爱孩子的表达方式,是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必须看到,也是有效、必须的教育方式。大多数中国孩子都能理解父母的这些举动和爱。

  小周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没有关照到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并不是家长的这种爱错了。对此,周小燕有几点建议。

  对于特别内向的孩子,家长平时不仅要多跟孩子沟通,还要注意,应将学业结果、考试成绩等问题淡化,向孩子传递“人生难得几回搏,高考就是一次重要的青春体验,重在过程和参与”等观念,让孩子学会享受学习和考试。以体验教育代替成王败寇的教育。

  有些孩子特别自尊,对自己要求高,考不好会自责,对这类孩子,如果父母动静特别大,反复唠叨叮嘱,就会扰乱孩子身心,让他心思很乱,无所适从。对这样的孩子,要向他们灌输一种平常心,告诉他们,学习成绩不是衡量一个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

  同时,要特别鼓励孩子与同学交流、出去玩耍放松。在高考前,孩子十多年的知识积累早已定型。此时觉得高考成败的关键因素,更多是心理素质,家长最忌对孩子指指点点。

  别去陪考,近距离接触孩子他们压力更大

  “没有什么比正常更让人安心,平时什么样,高考时就怎么样。”周小燕特别强调,父母请假陪考,是一种很不好的做法。父母觉得这是特别贴心贴身服务,实际这种生活方式突然改变,特别是这么近距离接触,给孩子很大压力。甚至,很多家长还会在陪考时,将自己对高考的焦虑转嫁给孩子。

  那么,高考前,家长应该做的是什么呢?周小燕认为,很多家长最应该做的,其实是缓解自己的高考焦虑,学会放松。另外,要树立“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的思想,大学教育就是基本素质教育,没有那么神秘和崇高,不值得以牺牲孩子身心健康来换。

  于是,家长能做的事情就很简单了,做一个跟平时一样的放松、快乐的父母。问清孩子有什么正常需求,满足就好了,给他所需的,而不是你认为他需要的。当然,注重孩子的生理需求也是必须的,别让孩子感冒生病。

  重庆晨报记者 陈宋波

 

  点击按键,加入高考研究网家长交流群,与专家在线交流:

  辽宁高考志愿指

导群

责任编辑:小编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家长频道
Copyright © www.gaokaoyanjiu.com www.gaokaoyanjiu.net 高考研究网 版权所有
思而行教育旗下资讯平台
©2015 沈阳思而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辽ICP备19016035号-2
Top
Powered by RRZCMS